查古籍
下后有热,血气虚也,太阳阳明之故也。仲景云∶大发其汗,使阳气微,又下之,使阴气弱,其人亡血,病当寒后乃发热无休止,阴阳既虚,气血俱弱,故其热不可止息。所用葶苈、栀子,亦酸苦涌泄之义也。
【吐】阳明下之,仍发热,心下懊 ,饥不能食,头汗出,栀子豉汤。
【利】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无汗,翕翕发热,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壮阴】大下后则伤血,故脉涩,葶苈苦酒汤。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下后有热,血气虚也,太阳阳明之故也。仲景云∶大发其汗,使阳气微,又下之,使阴气弱,其人亡血,病当寒后乃发热无休止,阴阳既虚,气血俱弱,故其热不可止息。所用葶苈、栀子,亦酸苦涌泄之义也。
【吐】阳明下之,仍发热,心下懊 ,饥不能食,头汗出,栀子豉汤。
【利】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无汗,翕翕发热,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壮阴】大下后则伤血,故脉涩,葶苈苦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