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地血香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拼音注音Dì Xuè Xiānɡ别名

    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茎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林谷中。分布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木质大藤本,长6~10米。嫩枝褐色,老茎栓皮层松而厚,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7厘米,宽3~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或稍急尖,全缘或具疏离的小齿;叶柄长5~25毫米。花淡黄色,单生于叶腋;雄花花被11~15片,4~5轮排列,最外面的2~5片长圆状三角形,长1~7毫米,内面的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6毫米,最内数片稍退化;雄蕊(35~)50~60枚,6~10轮排列;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雌蕊群由30~55枚心皮组成,4~6轮排列;柱头盾状,膜质。聚合果近球形,径2.5~5厘米;成热心皮40~55枚。外果皮肉质。种子长圆形,长5~6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2月。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微苫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茎:退热,止渴。治咳嗽,肝肺热。"

    ②《广西中草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痛经,产后腹痛.急慢性胃肠炎。"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

    ④《云南中草药选》):"藤茎: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治痛经:地血香根、歪叶子兰、胡椒适量,泡酒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地血香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其茎藤可熬制鸡血藤膏。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地血香拼音注音Dì Xuè Xiānɡ别名

    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吹风散、大钻骨风、绣球香、通血香、风藤、红吹风、南蛇风、冷饭团、大风沙藤、过山龙藤、海风藤、大叶过山龙、大通血香、大红袍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Uvaria heteroclita Rox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林缘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木质大藤本,长6-10m。老茎有松而厚的栓皮层块状纵裂,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叶柄长0.5-2.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5cm,宽3-7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部边缘有疏齿或全缘,侧脉7-11对,网脉明显。花单性,生叶腋,雌雄异株,花被淡黄色,11-15片,排成4-5轮,外轮和内轮较小,中轮较大,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6mm,宽5-12mm;雄蕊群球形,先端无附属物,雄蕊50-65,稀35;雌蕊群球形,心皮30-55,柱头盾状。聚合果近球形,直径2.5-scm,小浆果倒卵形,长1-2.2cm。种子2-3,稀4-5,长圆形或肾形,长5-6mm。花期5-8月,果期8-12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藤茎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1.5-5cm,老藤栓皮黄白色,柔软而富弹性,厚达7mm,具纵向陷沟和横裂隙,将栓皮分割成条块状,常附有苔类和地衣,栓皮易块状剥落,剥落处呈暗红紫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褐色,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导管孔洞状,排列成明显的轮状,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淡而微涩。根呈圆柱形,分枝多,多弯曲,长短不一。表面深棕色或棕黑色,具多数直皱纹和稀疏的明显横向裂横。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栓皮灰白色,间有脱离,皮部较薄,棕红色,粉性小,嚼之有轻微樟香气及粘性感,渣多。皮部与木质部不易剥落,剥离后常有纤维粘于木质部。木质部灰棕色,针孔状导管粗。气微香,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极发达,为百余列木栓细胞,细胞形大,其间夹有小型木栓细胞层,大小木栓细胞组呈数个似“年轮”的环带;栓内层明显,细胞数列,切向排列。皮层细胞切向延长,壁较厚,有时可见径向细条状纹理;嵌晶石细胞多数,散在,增厚的胞壁上嵌有众多小形草酸钙方晶。中柱鞘纤维束多数,环列。韧皮部窄;韧皮射线明显,宽1-3列细胞;韧皮纤维壁极厚,嵌有众多小形的草酸钙方晶,成嵌晶纤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大小不一;纤维管胞壁较厚,孔沟明显,排列在导管四周;木射线明显,宽1-3列细胞。髓部细胞多已颓废,有的含棕色物。

    粉末特征:深棕色。①嵌晶石细胞大多分枝呈不规则星状,壁极厚,增厚的胞壁中嵌有众多小形的草酸钙方晶。②嵌晶纤维众多,两端渐尖,壁极厚,增厚的胞壁中嵌有众多细小草酸钙方晶。③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嵌晶石细胞及嵌晶纤维胞壁中。④中柱鞘纤维少见,胞腔明显,纹孔、孔沟均不明显。⑤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此外,可见木栓细胞、木射线细胞。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正己烷40ml,水浴回流提取4h,合并提取液,蒸干,加1ml氯仿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五味子素、内南五味子对照品,配成1mg/ml甲醇液作对照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上行法展开17cm;薄板挥干溶剂后,置紫外灯下观察,木脂素类成分显暗色斑点。

    化学成分

    根中含异安五酸(isoanwuweiaic acid)[1]。茎中含有南五味子内酯(kadsulactone)A,β-谷甾醇(β-sitosterol)[2],新南五味子酸(neokadsuranic acid)A,(24z)-3-氧-8, 24-羊毛甾二烯-26-酸[(24z)-3-oxolanosta-8,24-dien-26-oci acid][3],开环新南五味子酸(seco-neokadsuranic acid)A[4,5],(24z)-3, 4-开环-4(30),8,24-羊毛甾三烯-3,26-二酸〔(24z)-3,4-secolanosta-4(30),8,24-triene-3,26-dioic acid」[5,6],12β-乙酰氧基黑老虎酸(12β acetoxycoccinic acid),12β-羟基黑老虎酸(12β-hydroxycocci-nic acid),12α-乙酰氧基黑老虎酸(12α-acetoxycoccinic acid),12α-羟基黑老虎酸(12α-hydroxycoccinic acid)[7]。另外还分得 5个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异型南五味子素(heteroclitin)A、B、C、D、E,以及南五味子素(kadsurin),内南五味子素(interiorin),4-谷甾烯-3-酮(4-sitosten-3-one)[8]。

    药理作用

    本品中含木脂素(lignan),在体外及体内试验中均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活性[1]。地血香二氯甲烷提取物经薄层色谱及柱色谱分离的成分Ⅲ、Ⅳ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2]。

    归经

    脾;胃;肝经

    性味

    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胃痛;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茎:退热,止渴。治咳嗽,肝肺热。

    2.《广西中草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痛经,产后腹痛,急慢性胃肠炎。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

    4.《云南中草药选》:藤茎: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吹云草拼音注音Chuī Yún Cǎo别名莎萝莽(《种子植物名称》),一碗泡、公儿草(《广西药植名录》),过山蛇、斩蛇剑(《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切段。生境分布生于......
  • 《全国中草药汇编》:吹火筒拼音注音Chuī Huǒ Tǒnɡ别名尖叶绣球菊、狭叶绣球菊来源蔷薇科吹火筒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acuminata Fran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
  • 《中药大辞典》:吹风散拼音注音Chuī Fēnɡ Sàn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沟边......
  • 拼音注音Chuī Fēnɡ Ténɡ别名构芭、双飞蝴蝶、牛奶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小果微花藤的根及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odes vitiginea(Hance)Hemsl.[Erythrostaphyle vitigine......
  • 《全国中草药汇编》:唇香草别名小叶薄荷来源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新疆。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冠心病。用法用量全株2~3钱,水煎服,或开水泡当茶饮,或制成酊剂内服。摘录《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