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别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跷脉长八尺,而阴跷之在交信,阴跷病者取此。
然谷(足内踝下) 交信(内踝上)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着。二卷。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 38 症,41 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 40 症,42 方。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别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跷脉长八尺,而阴跷之在交信,阴跷病者取此。
然谷(足内踝下) 交信(内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