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造化之道,一阴一阳而已矣。阳动阴静,阳明阴晦;阳有知,阴无知;阳无形,阴有形;阳无体,以阴为体,阴无用,待阳而用。二者相合,则物生;相离则物死。微哉!微哉!通于其说则鬼神之幽、人物之着,与夫天文地理、医卜方技、仙佛之蕴,一以贯之而无遗矣。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造化之道,一阴一阳而已矣。阳动阴静,阳明阴晦;阳有知,阴无知;阳无形,阴有形;阳无体,以阴为体,阴无用,待阳而用。二者相合,则物生;相离则物死。微哉!微哉!通于其说则鬼神之幽、人物之着,与夫天文地理、医卜方技、仙佛之蕴,一以贯之而无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