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五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 甘草 大黄 黄芩(各三两) 芍药 干姜(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小补肾汤

    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若大便见血者,去泽泻,加伏龙肝如鸡子大;若苦遗精者,易生地黄为熟地黄;若小便冷,茎中痛,倍泽泻为二两;少腹苦迫急者,去泽泻,加牡丹皮一两[分];小便不利者,仍用泽泻;心烦者,加竹叶;腹中热者,加栀子十四枚,打。

    大补肾汤

    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一两)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