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放射诊断学》 二、乳突炎(Mastoiditis)

    它常继发于中耳炎,引起乳突粘膜充血及水肿,分泌物增多。继续发展可破坏气房间隔,甚至破坏乳突骨壁而向颅内、外穿破。转为慢性后,乳突内充满肉芽和脓液,破坏骨质,刺激新骨增生,当鼓膜穿破后,外耳道上皮长入中耳及鼓窦,部分上皮坏死及变性后,所含脂类物质堆积,形成胆脂瘤。胆脂瘤继续长大,压迫骨质,有时破坏内耳结构,也可穿破颅骨内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并发症。

    X线表现

    急性乳突炎表现为乳突区密度增大和气房轮廓不清。如结合临床表现的局部及全身症状,不难确诊。

    慢性乳突炎由于气房内无气而充以肉芽和脓液,同时骨壁增厚,X线表现为乳突区密度增大和气房消失。乙状窦压迹因无含气的气房重迭而显示较正常更为清霜。如有胆脂瘤,多表现在外耳道后上的鼓窦区有类圆形透光区,边缘清楚,周围有骨质硬化环(图2-67)

    慢性上颌窦炎

    图2-66 慢性上颌窦炎 .1.粘膜增厚 2. 气液面 3.息肉

    慢性乳突炎

    图2-67 慢性乳突炎(劳氏位)1.鼓窦区胆脂瘤 2.乙状窦

更多中医书籍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
  • 作者:
    顾锡
  •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