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治中风头眩,恶风自汗,吐冷水及产后百病。或中风痱,痉,背强口噤,直视,烦热。
脉紧大者不治。《短剧方》主产后中风困笃,背强口噤,或但烦躁,或头身皆重,或身重痒剧,呕吐直视者。(《指迷方》名独活汤)
川独活(两半) 大豆(半升) 酒(三升)
上先以酒浸独活煎一、二沸,别炒大豆极焦,烟出、急投酒中密封,候冷去豆。每服一、二合许,得少汗则愈,日十服。此药能去风、消血结,如妊娠折伤,胎死腹中,服此得瘥。凡产后口噤,腰背强直,角弓反张,皆名曰痉,又名曰 。古人察有汗、无汗以分刚柔、阴阴而治。今《产宝》诸书有中风口噤一门,又有角弓反张一门,其实一也。如憎寒发热有类伤寒,皆不论及,岂可只以一、二药治之?愚今取《百问》中方论,已详备前篇。(见三卷第二论)庶几览者,如指诸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