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查古籍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输卵管位于子宫底的两侧,长约8~14cm,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图8),即间质部,为通过子宫肌壁的部分,管腔狭窄,长约1cm;峡部,为紧连子宫角的较狭窄部分,长约2~3cm;壶腹部,为外侧较宽大部分,长约5~8cm;伞端或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形似漏斗,游离端有很多细伞,开口于腹腔。输卵管由腹膜、肌织膜及粘膜三层组成,粘膜有很多皱襞,愈近伞端愈厚,皱襞也愈多。炎症可造成粘膜粘连,致管腔变窄或堵塞,可引起输卵管妊娠或不孕。粘膜表面为单层高柱状细胞,其中有分泌细胞及纤毛细胞,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肌织膜与粘膜相反,愈近子宫愈厚,收缩时使输卵管向宫腔方向蠕动,加上纤毛的摆动,有助于卵子或受精卵向宫腔输入。
图8 输卵管各部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