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主,故其味甘平而无毒。气薄味浓,阳中阴也。
入足阳明、足少阴,亦入手少阴、足太阴,脾、胃、心、肾四经药也。宜择其形长而细,其味不苦而甘,中坚实者良,酒洗晒干用,勿误用木斛,味大苦,饵之损人。
石斛,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壮筋骨补虚羸,健脚膝,驱冷痹,皮外邪热,胃中虚火,浓肠胃轻身,长肌肉下气,但气力浅薄,得参 便能凑功,专倚之无捷效也。
主治(痘疹合参) 入胃,清湿热,故理痹症泄泻。入肾强阴,故理精衰骨痛。其安神定惊者,亦清热强阴之力,兼入心也。痘后调理,药中多用,总平胃气之至药。宜形长色黄,而细且坚味甘不苦者为真,择取新者去枝、节,酒洗蒸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