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折肱录》曰∶子媳申氏多郁怒,勿患不月,腹渐大,以为妊也。十余月勿产,诸证渐见,疑之,医者亦疑为蓄血欲下,以体弱不胜,可暗消,久用行血调血药,竟至不起。后阅盛启东治东宫妃一案,大悔掉,永乐东宫妃张氏,经不通者,已十越月,医以为胎也。胀愈甚,上命启东诊视,一一如见,其方皆破血之剂,下血数斗而疾平。
子媳病正与此合,当十月外既确知非妊,宜大胆下之,可得生矣。惜医者,无此胆识,不亦伤乎!(此蓄血子门为血病)。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折肱录》曰∶子媳申氏多郁怒,勿患不月,腹渐大,以为妊也。十余月勿产,诸证渐见,疑之,医者亦疑为蓄血欲下,以体弱不胜,可暗消,久用行血调血药,竟至不起。后阅盛启东治东宫妃一案,大悔掉,永乐东宫妃张氏,经不通者,已十越月,医以为胎也。胀愈甚,上命启东诊视,一一如见,其方皆破血之剂,下血数斗而疾平。
子媳病正与此合,当十月外既确知非妊,宜大胆下之,可得生矣。惜医者,无此胆识,不亦伤乎!(此蓄血子门为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