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汗吐下后,心烦不得眠,心中懊 。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水四升,先煎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豉,煮取一升半,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
《经》曰∶高者因而越之,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伤寒之妙,虽有变通,终不越此数法也。邪气自表传里,留于胸中为邪,在高分则可吐之,所吐之症,亦自不同。如不经汗下,邪气蕴郁于膈,谓之膈实,应以瓜蒂散吐之。若汗吐下后,邪气乘虚留于胸中,谓之虚烦,应以栀子豉汤吐之。《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是以栀子为君,烦为热胜,涌热者,必以苦胜,热者必以寒,香豉苦寒是以为臣也。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主汗吐下后,心烦不得眠,心中懊 。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水四升,先煎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豉,煮取一升半,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
《经》曰∶高者因而越之,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伤寒之妙,虽有变通,终不越此数法也。邪气自表传里,留于胸中为邪,在高分则可吐之,所吐之症,亦自不同。如不经汗下,邪气蕴郁于膈,谓之膈实,应以瓜蒂散吐之。若汗吐下后,邪气乘虚留于胸中,谓之虚烦,应以栀子豉汤吐之。《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是以栀子为君,烦为热胜,涌热者,必以苦胜,热者必以寒,香豉苦寒是以为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