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妇人有生产六七日,胞衣已破,而子不见下,人以为难产之故也,谁知是子已死于腹中乎!夫儿死于儿门之边易辨,而死于腹中难识。盖儿已到产门之边,未死者头必能伸能缩,已死者必然不动,即以手推之,亦必不动如故。若系未死,用手少拔其儿之发,儿必退入,故曰易辨。若儿死在腹中,何从而知之?然实有可辨而知之者。
凡子死腹中,而母可救者,产母之面,必无煤黑之气,是子死而母无死气也;子死腹中而母难救,产母之面,必有烟熏之气,是子死而母亦无生机也。以此辨死生,断断不爽也。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泄之,亦危道也。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
方用
疗儿散。
人参(一两)当归(二两,酒洗)川牛膝(五钱)乳香(二钱)鬼臼(三钱,研,水飞)水煎服。一剂死子下而母生矣。凡儿之降生,必先转其头;原因其母气血之虚,以致儿不能转头以向下,世人用催生之药,以耗儿之气血,则儿之气不能通达,反致闭闷而死于腹中,此实庸医杀之也。所以难产之疾,断断不可用催生之药,只宜补气补血,以壮其母,而全活婴儿之命正无穷也。此方救儿死之母,仍大补气血,所以救其本也,谁知救本即所以催生哉!
眉批∶
下死胎不用浓朴妙。曾有产妇面黑舌青,用补气、养血、活血之药而子母复得皆全者,亦万中之一幸也。
歌括∶
子死腹中识认难,母面煤黑命危险。
母面若无烟熏气,断知子死母能安。
疗儿散中参归优,牛膝鬼臼乳香俦。
子死应补气与血,催生药物莫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