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妊妇有胎不动腹不疼,而小便中时常有血流出者,人以为血虚胎漏也,谁知是气虚不能摄血乎!夫血只能荫胎,而胎中之荫血,必赖气以卫之,气虚下陷,则荫胎之血亦随气而陷矣。然则气虚下陷,而血未尝虚,似不应与气同陷也。不知气乃血之卫,血赖气以固,气虚则血无凭根据,无凭根据必燥急,燥急必生邪热;血寒则静,血热则动,动则外出而莫能遏,又安得不下流乎!倘气不虚而血热,则必大崩,而不止些微之漏矣。治法宜补其气之不足,而泄其火之有余,则血不必止而自无不止矣。
方用
助气补漏汤。
人参(一两)白芍(五钱,酒炒)黄芩(三钱,酒炒黑)生地(二钱,酒炒黑)益母草(一钱)续断(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血止,二剂再不漏矣。此方用人参以补阳气,用黄芩以泄阴火。火泄则血不热而无欲动之机,气旺则血有根据而无可漏之窍,气血俱旺而和协,自然归经而各安其所矣,又安有漏泄之患哉!
眉批∶
补血不用当归妙,以当归之香燥也。
歌括∶
妊娠胎安腹不痛,小便时时血水淋。
气虚下陷胎方漏,补气泄火法最精。
助气补漏白芍参,生地益母枯黄芩。
续断甘草同煎滚,二剂漏止胎可荫。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妊妇有胎不动腹不疼,而小便中时常有血流出者,人以为血虚胎漏也,谁知是气虚不能摄血乎!夫血只能荫胎,而胎中之荫血,必赖气以卫之,气虚下陷,则荫胎之血亦随气而陷矣。然则气虚下陷,而血未尝虚,似不应与气同陷也。不知气乃血之卫,血赖气以固,气虚则血无凭根据,无凭根据必燥急,燥急必生邪热;血寒则静,血热则动,动则外出而莫能遏,又安得不下流乎!倘气不虚而血热,则必大崩,而不止些微之漏矣。治法宜补其气之不足,而泄其火之有余,则血不必止而自无不止矣。
方用
助气补漏汤。
人参(一两)白芍(五钱,酒炒)黄芩(三钱,酒炒黑)生地(二钱,酒炒黑)益母草(一钱)续断(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血止,二剂再不漏矣。此方用人参以补阳气,用黄芩以泄阴火。火泄则血不热而无欲动之机,气旺则血有根据而无可漏之窍,气血俱旺而和协,自然归经而各安其所矣,又安有漏泄之患哉!
眉批∶
补血不用当归妙,以当归之香燥也。
歌括∶
妊娠胎安腹不痛,小便时时血水淋。
气虚下陷胎方漏,补气泄火法最精。
助气补漏白芍参,生地益母枯黄芩。
续断甘草同煎滚,二剂漏止胎可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