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妊娠少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人只知带脉无力也,谁知是脾肾之亏乎;夫胞胎虽系于带脉,而带脉实关于脾肾。脾肾亏损,则带脉无力,胞胎即无以胜任矣。况人之脾肾亏损者,非饮食之过伤,即色欲之太甚。脾肾亏则带脉急,胞胎所以有下坠之状也。然则胞胎之系,通于心与肾,而不通于脾,补肾可也,何故补脾?然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补肾而不补脾,则肾之精何以遽生也,是补后天之脾,正所以补先天之肾也;补先后二天之脾与肾,正所以固胞胎之气与血,脾肾可不均补乎!方用安奠二天汤。
人参(一两,去芦) 熟地(一两,九蒸)
白术(一两,土炒) 山药(五钱,炒)
炙草(一钱)山萸(五钱,蒸,去核)
杜仲(三钱,炒黑) 枸杞(二钱)
扁豆(五钱,炒,去皮)
水煎。服一剂而疼止,二剂而胎安矣。夫胎动乃脾肾双亏之症,非大用参、术、熟地补阴补阳之品,断不能挽回於顷刻。世人往往畏用参术或少用,以冀建功,所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
(人参一两,或以党参代之,无上党参者,以嫩黄耆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