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消饥,由脾火动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热于胃,喜多食,食无足时,小便色黄,名曰中消,古法主人参白虎汤(如人参、石膏、知母、炙甘草,下晚粳米为引)。煎以米熟为度,澄清热服。
〔真按〕小儿消谷易饥,方用生地二钱,麦冬二钱,山药钱半,知母钱半,丹皮钱半,黄连六分,黄芩六分,黄柏六分,引用荷叶钱半。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小儿消饥,由脾火动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热于胃,喜多食,食无足时,小便色黄,名曰中消,古法主人参白虎汤(如人参、石膏、知母、炙甘草,下晚粳米为引)。煎以米熟为度,澄清热服。
〔真按〕小儿消谷易饥,方用生地二钱,麦冬二钱,山药钱半,知母钱半,丹皮钱半,黄连六分,黄芩六分,黄柏六分,引用荷叶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