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虫吐之证有二∶(甲)因胃经热蒸而吐;(乙)因胃经寒迫而吐,皆能令虫不安,扰乱胃中而作吐也,其证唇色或红或白,胃口时痛时止,频呕清涎。属寒属热,当从阴阳之证辨之。热者,古法主化虫丸(如芜荑、鹤虱、苦楝根皮、胡粉、使君子肉、槟榔、枯矾,共为细末,面糊为丸)量儿大小与之。寒者,古法主加减理中汤(如人参、干姜、炒白术、川椒,引用乌梅一个)。
〔真按〕小儿因虫而吐,不但治吐,且当治虫。热者,但用淡竹茹二钱,花槟榔八分,使君子肉一钱,芜荑三分,雷丸三分,炙甘草五分。寒者,除去淡竹茹不用,加川朴五分,木香五分。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小儿虫吐之证有二∶(甲)因胃经热蒸而吐;(乙)因胃经寒迫而吐,皆能令虫不安,扰乱胃中而作吐也,其证唇色或红或白,胃口时痛时止,频呕清涎。属寒属热,当从阴阳之证辨之。热者,古法主化虫丸(如芜荑、鹤虱、苦楝根皮、胡粉、使君子肉、槟榔、枯矾,共为细末,面糊为丸)量儿大小与之。寒者,古法主加减理中汤(如人参、干姜、炒白术、川椒,引用乌梅一个)。
〔真按〕小儿因虫而吐,不但治吐,且当治虫。热者,但用淡竹茹二钱,花槟榔八分,使君子肉一钱,芜荑三分,雷丸三分,炙甘草五分。寒者,除去淡竹茹不用,加川朴五分,木香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