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饮水过多,以致停留胸膈,变而为痰,痰因气逆,遂成呕吐之证,其候头目眩晕,面青,呕吐痰水涎沫也。
古法主香砂二陈汤(如二陈汤本方加藿香、砂仁)。
虚者古方主香砂六君子汤(如六君子汤本方加藿香、砂仁)。
〔真按〕小儿因痰饮而吐,但用化州橘红一钱,炒茯苓钱半,半夏曲八分,藿香叶五分,川朴花一朵,炙甘草三分,引用北干姜一薄片,虚者加炒党参八分,炒白术一钱。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重楼玉钥》(公元 1838 年)清.郑梅涧(枢扶)撰。四卷。一、二卷论喉病的证冶方药,三、四卷论喉病的针法。
小儿饮水过多,以致停留胸膈,变而为痰,痰因气逆,遂成呕吐之证,其候头目眩晕,面青,呕吐痰水涎沫也。
古法主香砂二陈汤(如二陈汤本方加藿香、砂仁)。
虚者古方主香砂六君子汤(如六君子汤本方加藿香、砂仁)。
〔真按〕小儿因痰饮而吐,但用化州橘红一钱,炒茯苓钱半,半夏曲八分,藿香叶五分,川朴花一朵,炙甘草三分,引用北干姜一薄片,虚者加炒党参八分,炒白术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