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口内上 ,肿起如芦箨盐水状者,名曰悬疮。古法主以棉缠长银针留锋刺之,泻去青黄赤汁,刺后以盐汤拭口,再以一字散(如朱砂、硼砂、龙脑、朴硝,共研细末),用蜜调少许。鹅翎蘸搽口内。
〔真按〕悬疮生口上 ,形如紫葡萄,舌难伸缩,口难闭合,鼻内出血,时作寒热,亦可不用针刺。但内服通草、黄连、甘草、灯芯,煎服。外用食盐、烧红枯矾各等分,研细末,以牙筷头蘸药点口三五次自消。
附例:
小儿口生肉球,有根如线,吐出不能饮食,捻之其痛入心,但用血余灰冲开水服之。若仍未消,则以真麝香少许,研末冲服自消。
小儿口角流涎,有脾冷脾热之分。脾冷则用焦木、青皮、法夏,生姜为引,煎服。脾热则用生白术、扁豆、滑石、石斛,甘草,灯芯为引,煎服。不可错认冷热,以致相左。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小儿口内上 ,肿起如芦箨盐水状者,名曰悬疮。古法主以棉缠长银针留锋刺之,泻去青黄赤汁,刺后以盐汤拭口,再以一字散(如朱砂、硼砂、龙脑、朴硝,共研细末),用蜜调少许。鹅翎蘸搽口内。
〔真按〕悬疮生口上 ,形如紫葡萄,舌难伸缩,口难闭合,鼻内出血,时作寒热,亦可不用针刺。但内服通草、黄连、甘草、灯芯,煎服。外用食盐、烧红枯矾各等分,研细末,以牙筷头蘸药点口三五次自消。
附例:
小儿口生肉球,有根如线,吐出不能饮食,捻之其痛入心,但用血余灰冲开水服之。若仍未消,则以真麝香少许,研末冲服自消。
小儿口角流涎,有脾冷脾热之分。脾冷则用焦木、青皮、法夏,生姜为引,煎服。脾热则用生白术、扁豆、滑石、石斛,甘草,灯芯为引,煎服。不可错认冷热,以致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