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儿科萃精》 初生撮口

    作者: 陈守真

    撮口者,口撮如囊而不乳也,舌强唇青,面色黄赤,亦系心脾之热,受自胎中而然也,其证为危候,急当随证治之,如气高痰盛者,古法主辰砂姜蚕散(如辰砂、姜蚕、蛇蜕皮、麝香四味研末),用蜜调敷唇口,二便秘结者,古法主紫霜丸(方见二便不通),身热多惊者,古法主龙胆汤(方见噤口),手足抽搐者,古法主撮风散(如赤脚蜈蚣、钩藤钩、朱砂、直僵蚕、全蝎尾、麝香等味,以竹沥汁调服)。

    〔真按〕撮口为初生七日内之笃疾,若口出白沫,四肢冰冷,尤为恶候,急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以棉裹纸蘸温水,轻轻擦破,用青黛、冰片、略涂口内,即能吮乳,不必服药,或用朱砂僵蚕散调敷唇上,可以采用,或研真西牛黄末少许,调竹沥汁沫儿口中亦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