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订正太素脉秘诀》 三部看动脉断

    左手寸口二脉。沉见者。心脉也。浮见者。小肠脉也。

    故手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心以小肠为腑。合于上焦。

    左手关上二脉。沉者肝脉。浮者胆脉也。

    故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肝以胆为腑。合于中焦。

    左手尺上二脉。沉者肾脉也。浮者膀胱脉也。

    故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肾以膀胱为腑。合于下焦。

    右手寸口二脉沉者肺脉。浮者大肠脉也。

    故手太阴与手阳明脉为表里。肺以大肠为腑。合于上焦。

    右手关上二脉沉者脾脉。浮者胃脉也。

    故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脾以胃为腑。合于中焦。

    右手尺上二脉。沉者命门脉。浮者三焦脉也。

    故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命门以三焦为腑。合于下焦。

更多中医书籍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