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四营者。轻重清浊也。轻清者阳也。重浊者阴也。夫欲知人贵贱贫富寿夭。须于四营脉中求之。若前论五阳五阴脉者。只言脏腑之偏。此四营之论。为统贯一体。而精神魂魄气血升降。靡不与焉。
故脉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气清则骨肉形禀之亦清矣。此则轻清重浊。故可知也。
夫欲切此脉。须忆叔和脉中求之有疾。疾则变而难审其证。盖五脏六腑。或为邪气所袭故也。今明轻清重浊四脉于后。
轻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识性明敏。禄位权贵。
清者平清而浮。状如轻羽。不沉不濡。隐隐常动。
重者缓而粗。以手按之。其脉浊。脉浊气亦浊也。
重者中浊而沉如紧。索隐重浊。亦在究其本原。
肝部轻清。衣禄荣贵。重浊一身不足。
心部轻清。聪明发达。重浊夭亡身死。
肾部轻清。智巧谦和。重浊智少多淫。
肺部轻清。义勇谋略。重浊贪淫死临。
脾部轻清。富贵声名。重浊很毒无情。
弦洪长大为岁热。短促微沉气冷疼。实主肝虚并热上。脉浮虚肿冷中生。滑时呕逆腰肢困。缓疾原来气不宁。涩血病时因妇孕。男儿有此漏精神。男子但有疾。伤神劳怯。妇人有疾。劳心受气。温肝血气不调。伤寒伤风积热。头眩发热骨蒸。不可一类察之。惟察手足冷热。观脉听声。专在轻清重浊虚实之理。不可妄议善主。设为详细再三审察明白。脉病相应。方可用药。不致伤经错络。用药如行兵。取胜得功。万全而生。庸医不详其正。药性是非服入重地。不得其命。
负尔何辜。医学不能明察其精。治其病。全其生。实为难矣。
太素之脉。七表八里。轻清重浊。四时逆顺。可见官禄生死。祸福疾病缘由。岂不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