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微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涩涩。疑不可状。在于有无间。若三部常微。主血滞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重重寻之。仿佛隐应。比之于微。此有缓起于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气不足。
缓者。如丝在机。不卷其轴。应指迟缓。往来其微。尤不若微之应急。不沉不伏。惟缓而已。若三部常缓。主肾怯而精不足。
涩者滞而不滑。指下如索隐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则应指。轻则如无。后实前虚。往来不断。若三部常涩。
主魂不足。(董按此句应改“主肝虚而魂不足”始可与上节语气合拍)夫五阳常浮。五阴常沉。沉者脏之脉也。浮者腑之脉也。又有所谓浮中沉者。此为胃也。能知胃脉所在。则脏腑之脉易生矣。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微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涩涩。疑不可状。在于有无间。若三部常微。主血滞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重重寻之。仿佛隐应。比之于微。此有缓起于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气不足。
缓者。如丝在机。不卷其轴。应指迟缓。往来其微。尤不若微之应急。不沉不伏。惟缓而已。若三部常缓。主肾怯而精不足。
涩者滞而不滑。指下如索隐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则应指。轻则如无。后实前虚。往来不断。若三部常涩。
主魂不足。(董按此句应改“主肝虚而魂不足”始可与上节语气合拍)夫五阳常浮。五阴常沉。沉者脏之脉也。浮者腑之脉也。又有所谓浮中沉者。此为胃也。能知胃脉所在。则脏腑之脉易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