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滇南本草》 羊肚参

    作者: 兰茂

    羊肚参(图缺),味苦、辛,性微温。无毒。性走足厥阴,养血,补肝,强筋骨,舒经活络。治手足痿软,半身不遂,流痰血痹等症。(风、寒、湿气合而成痹,血虚不仁而为痹。)筋骨疼痛,湿气走注。 疖、风痛。木瓜为使,烧酒为引。久服生血养血,延年益寿。

    (补注奇方)

    羊肚参(八两) 秦归(三两) 川芎(一两五钱) 木瓜(五钱) 川牛膝(五钱) 石南藤(五钱) 虎骨(一两酥炙) 八仙草(一两) 用好烧酒八斤,将药装贮布袋,扎口,文武火重汤煮三炷香,冷定,不拘时,炖热饮。

    (附案)昔一人,半身不遂,手足顽痹不仁,筋骨疼痛。用羊肚参(三两) 木瓜(一两) 烧酒二斤,煮三炷香,净土中埋一宿,去火毒,临卧炖热,每饮三杯,旬日愈。

    ──务本卷二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罗浮山人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