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苦、平。入手太阴及手少阴经。润肺宁心,清热止嗽,利二便,除浮肿,疗虚痞,退寒热,定惊悸,止涕泪,治伤寒百合病。(行住坐卧不定。)得川贝母,降肺气。配款冬花,治痰血。
白花者入药。鲜者可煎可煮,干者作粉食,最益人。肠滑者禁用。多服伤脾气。(中气寒则下陷。)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甘、苦、平。入手太阴及手少阴经。润肺宁心,清热止嗽,利二便,除浮肿,疗虚痞,退寒热,定惊悸,止涕泪,治伤寒百合病。(行住坐卧不定。)得川贝母,降肺气。配款冬花,治痰血。
白花者入药。鲜者可煎可煮,干者作粉食,最益人。肠滑者禁用。多服伤脾气。(中气寒则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