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热也,津液结搏为膜在舌上。
白滑者,邪气初传入里,客于胸中,栀子豉汤主之。
又阳明误下,白胎者,同治。
半表半里者,小柴胡汤主之。
不滑而涩,是结热在里,表里俱热,口大干,舌上干燥,白虎汤加参主之。
黄者热邪入里,可下之。
黑者热极也死。
不治证
藏结白胎滑者死,其候如结胸,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热也,津液结搏为膜在舌上。
白滑者,邪气初传入里,客于胸中,栀子豉汤主之。
又阳明误下,白胎者,同治。
半表半里者,小柴胡汤主之。
不滑而涩,是结热在里,表里俱热,口大干,舌上干燥,白虎汤加参主之。
黄者热邪入里,可下之。
黑者热极也死。
不治证
藏结白胎滑者死,其候如结胸,饮食如故,时时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