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长沙方歌括》 半夏泻心汤

    作者: 陈念祖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此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蔚按。师于此证。开口即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俱在者。五六日乃厥阴主气之期。

    厥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痞者否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之义也。芩、连大苦以降天气。姜、枣、人参辛甘以升地气。所以转否而为泰也。君以半夏者。因此证起于呕。取半夏之降逆止呕如神。亦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生姜易干姜是也。古人治病。不离其宗如此。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