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程杏轩医案》 家近陶翁肝阳逆肺咳嗽加感风温标本异治

    作者: 程杏轩

    两寸关脉候俱大,左关尤急。据述前冬因情志抑郁,先见此脉。后觉心烦不安,旧春心烦稍定,咳嗽至今不止,舌苔时黄时退,此肝为受病之源,肾为传病之所。夫肝之伤脾,人所易知,肝之伤肾,人所不识。譬如折花枝安插瓶中,花枝日茂,瓶水日为吸干,肝阳吸引肾阴,此之谓也。且肺为肾母,子虚必盗母气,不特金不制木,而木反得侮金。肝阳上升,冲心为烦,冲肺为咳,脉大不敛,舌见黄苔,要皆阳亢阴亏之所使然。所幸寝食如常,别无兼证。议以滋肾生肝,保金化液,辛温刚愎,似非所宜。复诊脉急依然,连日嗽甚,于前夜卧欠安,头额手心俱热,是属挟有风温外因。若云阴血之热,当发于日晡,不应发在午前,且其来也渐,何骤若此。质虚恙久,固不能正从标治,然亦未可过补。仿汪广期前辈风温汤方法。

    安波按∶卓识名论。非熔经铸史者不能。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