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程杏轩医案》 汪商彝翁夫人风寒袭络之证

    作者: 程杏轩

    商翁夫人,本质虚寒,常多疾病。旧春曾为延医,药投温补有效。今春因乃郎心疾,昼夜看守辛劳,风寒之邪,乘虚袭络,比时不觉,渐致颈脊酸痛,喜暖畏寒,欲人揉打,纠缠两月。医用羌独防风以驱风,香砂陈皮以理气,屡服不应。季夏,予至孙村,延诊。谓曰∶此风寒袭络之证也。夫初痛在经,久痛在络。经主气,络主血。考督脉并于脊里,至风府入属于脑。素问云∶痛者,寒气多也。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大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当养血为君,佐以温通脉络,非驱风理气所能治也。方定当归、枸杞、杜仲、巴戟天、附子、鹿角胶霜、狗脊、五加皮、秦艽、桑枝,四剂全愈。

    安波按∶此内风症也,名以风寒袭络,似属不切,不然前医驱风已效灵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