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为汗,汗乃心之液。脏腑表里之阳,皆心主之以行其变化,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津,亦随其火扰之处泄而为汗。汗者心之阳,寝者肾之阴。阴虚睡熟,阳必凑之,故汗出也。有火者,谓有面赤口干唇燥便赤音重脉数诸证。)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等分)黄(加倍)加麻黄根(本汤加麻黄根阴虚有火,睡去则卫外之阳,乘虚陷入阴中,表液失其固卫,故然而汗出。及觉则阳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而汗即止。归地所以养阴,芩连所以去火,生地黄柏可以养阴,亦可以去火。而倍用黄,所以补卫固表也。(准绳曰∶阴虚阳必凑,故发热盗汗,宜当归六黄汤加地骨皮。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宜黄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附汤。)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为汗,汗乃心之液。脏腑表里之阳,皆心主之以行其变化,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津,亦随其火扰之处泄而为汗。汗者心之阳,寝者肾之阴。阴虚睡熟,阳必凑之,故汗出也。有火者,谓有面赤口干唇燥便赤音重脉数诸证。)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等分)黄(加倍)加麻黄根(本汤加麻黄根阴虚有火,睡去则卫外之阳,乘虚陷入阴中,表液失其固卫,故然而汗出。及觉则阳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而汗即止。归地所以养阴,芩连所以去火,生地黄柏可以养阴,亦可以去火。而倍用黄,所以补卫固表也。(准绳曰∶阴虚阳必凑,故发热盗汗,宜当归六黄汤加地骨皮。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宜黄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