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泛油的检查和处理

    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泛油现象在经营储藏中容易产生,采取有效方法早发现、早处置是减少损失,保障药材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般说来,中药泛油是指中药材所含的油分在一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溢出表面,呈油润状态或质地发生变化,或色泽加深,或有哈喇味等现象。在仓储工作中,对泛油中药材的认定,一般还是以传统经验认定为主。常用的方法有:

    眼看:主要是观察药材内外色泽的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物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情况。

    手摸:主要用于感觉药材的松软程度,有无油腻感等。如蛤蚧,如果其尾部松软,色泽变黄,即可确定已经泛油;肉桂质地变糠也是泛油的征兆等等。

    鼻闻:如嗅到药材有哈喇味或其它不正常的刺激性气味时,也可断定中药材已经泛油。

    对于表面有壳的药材如使君子、巴豆,或直接观察有困难的药材如胡黄连、木香等,可采用折断、剖开、去壳等机械手段暴露药材的内视面,采用一看、二摸、三闻的方法,均可判断药材是否已经泛油。

    对于泛油的药材应根据其泛油程度和药材自身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1.晾晒。常用于植物类药材,如柏子仁,泛油不甚严重,可曝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较严重则采用冷藏处理。

    2.烘烤。此法根据药材自身性质,分别采用。对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则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对于昆虫类药材更要注意火力不能过猛,操作仔细小心,以防虫体残损、焦碎等;对于含脂肪油多的药材如刺猬皮等则不宜用此方法。

    3.酒喷。适用于不能沾水而色泽、质地变化的药材,如麝香存放过久,无油润呈干枯状,喷点白酒即可回润。

    4.硫磺熏。此为传统方法,其适用范围和作用均较广泛。可用于当归、独活、羌活等药材。但需要保持颜色的药材不宜用此法。

    中药材泛油是药材内部发生质变的现象,它使药材的疗效降低或消失。因此我们在仓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经常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更多中药材
  •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急性疾病,其特点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也会有类似的症状。中暑严重,体温大多在39℃以上,患者面色苍白,有昏厥等症状。如果发现中暑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让患者喝一点......
  •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