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结热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方。
石膏(一升)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诸亡血及虚家不可与白虎汤。
若立夏后至立秋前得用之,立秋后不可服,春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之,与之则呕利腹痛。
伤寒无大热而口干渴,心烦,背微恶寒,宜服白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宜白虎汤。
若渴欲饮水,口燥舌干者,宜白虎汤。
(公元 280 年? )晋.王熙(叔和)着。十卷。搜集后汉以前的医学著作,阐述脉象 24 种,并论述脏腑、经络 、病证、治则、预后等。
治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结热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方。
石膏(一升)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诸亡血及虚家不可与白虎汤。
若立夏后至立秋前得用之,立秋后不可服,春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之,与之则呕利腹痛。
伤寒无大热而口干渴,心烦,背微恶寒,宜服白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宜白虎汤。
若渴欲饮水,口燥舌干者,宜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