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桐根

    拼音注音Tónɡ Gēn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毛泡桐嫩根根皮。9~10月采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桐皮"条。

    性味

    《河南中草药手册》:"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①《重庆草药》:"除风湿,清肠胃热毒,用于风湿脚痛,肠风下血,痔疮。"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毒,祛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煎汁热敷。

    复方

    ①治风湿脚痛:泡桐根四两,豨莶草四两。炕干研细,兑酒服。(《重庆草药》)

    ②治神经性肩痛,昼轻夜重:老泡桐树根皮一斤,麸皮一斤。将泡桐根皮煎水,去渣,趁热与麸皮拌匀,热敷患处,凉了再换。(《河南中草药手册》)

    ③治筋骨疼痛:泡桐树根皮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豆花拼音注音Biǎn Dòu Huā来源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花。7~8月间采摘未完全开发的花,迅速晒干或烘干,晒时要经常翻动,至干足为止。鲜用时随用随采。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暑化......
  • 《中药大辞典》: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茎。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②《纲目》:“治霍乱,同芦萚、人参、仓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
  • 《中药大辞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别名扁豆皮(《本草便读》)出处《安徽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性状干燥种皮呈不规则卷缩片状,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黄白色,种阜半月形,类白色。质坚,易碎。气味皆......
  •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轴木的枝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
  • 《中药大辞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