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传染源 患者与病犬为主要传染源。皖北和豫东以北平原地区以患者为主;西北高原山区以病犬为主。
(二)传播途径 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胎盘或输血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
(四)流行特点 本病分布较广,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西亚、地中海地区、东非及拉丁美洲有发现。我国流行于长江以北17个省市自治区。因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0岁以内儿童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农村较城市多发。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一)传染源 患者与病犬为主要传染源。皖北和豫东以北平原地区以患者为主;西北高原山区以病犬为主。
(二)传播途径 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胎盘或输血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
(四)流行特点 本病分布较广,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西亚、地中海地区、东非及拉丁美洲有发现。我国流行于长江以北17个省市自治区。因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0岁以内儿童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农村较城市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