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地耳草

    【药用】为金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煎服;另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2.用于肠痈腹痛,跌打损伤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消肿,用治肠痈腹痛,可配合白花蛇舌草、红藤等药同用;用治跌打损伤,除煎汤内服之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此外,目前临床上有用本品制成注射用针剂,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脢偏高。

    【处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黄(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肝三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田基黄、岗捻根、炙鳖甲、丹参。治肝炎,谷丙转氨脢正常,而其它项目不良者。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