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咳血少痰。亦名干嗽。嗽血多痰。随嗽而出。此皆肺受热邪也。吐血者。逐口吐出。呕血者。骤然上出。咯血与咳血相似。然失血于口。有咽喉之异。盖咽为胃之上窍。喉为肺之上窍。呕血咯血出于咽。咳血嗽血出于喉。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火盛则血逼而妄行。气逆则血乱而妄行。凡偶有所伤。而根本未摇者易治。若元气大虚。真阴不守。乃为劳损之症。
凡失血等症。见喘满咳嗽。及左右腔膈间有隐隐胀痛者。病在肺。胸膈膻中之间。觉有牵痛如缕如丝或懊嘈杂。有不可名状者。病在心主包络。胸腹膨膨。不知饥饱。食饮无味。多涎沫者。病在脾胁肋牵痛。或躁扰喘息不宁。往来寒热者。病在肝气短似喘。声哑不出。骨蒸盗汗。咽干喉痛。动气忡忡者。病在肾。大呕大吐。烦渴头痛。大热不得卧者。病在胃。肺病宜清降。不宜升浮心病宜养营。不宜耗散。脾病宜温中。不宜酸寒肝病或宜疏利。
或宜甘缓不宜秘滞。肾病宜壮水。宜滋阴。不宜香燥克伐。胃病或宜大泻。或宜大补。当察兼证虚实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