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逢源》 席弘赋

    作者: 李学川

    (针灸大全)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耳聋气否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及太冲。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但患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五般肘痛寻尺泽。冷渊针后却收功。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大抒若连长强寻。

    小肠气痛即行针。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堪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癫功最高。

    水肿水分气海消。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间阳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最是阳陵泉一穴。

    膝间疼痛用针烧。脚疼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转筋承山昆仑刺。鱼际目眩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足太阳经八)针与烧。伤寒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妇人心痛丰隆穴(大成作心俞)瘕癖三里高。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秘涩大敦烧。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若逢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再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尾(大成作鸠尾误)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噎不住时气海灸。

    定泻三里一时消。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