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黄帝问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物者也。其气内循于五脏,而外络支节。其浮气之不循于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经之气街者,能知解结,绍于门户。能知虚实之坚濡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也。岐伯对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悉言之∶
足太阳之本,在跟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 与舌下两脉。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千金》云∶窗笼者,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上颊颃颡。(《九卷》云∶标在人迎颊上侠颃颡。)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 。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四寸之中,标在背 与舌本。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千金》云∶命门在心上一寸)。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三寸(一作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腋下合钳上。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下内动脉是也。
手少阳之本,在兑骨之端,标在背 。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标在腋下三寸。凡候此者,主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实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 气有街。故气在头者,上(一作止,下同)之于脑。在胸中者,上之膺与背 。气在腹者,上之于背,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 者,上之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久存之。积不痛者,难已也。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黄帝问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物者也。其气内循于五脏,而外络支节。其浮气之不循于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经之气街者,能知解结,绍于门户。能知虚实之坚濡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也。岐伯对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悉言之∶
足太阳之本,在跟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 与舌下两脉。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千金》云∶窗笼者,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上颊颃颡。(《九卷》云∶标在人迎颊上侠颃颡。)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 。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四寸之中,标在背 与舌本。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千金》云∶命门在心上一寸)。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三寸(一作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腋下合钳上。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下内动脉是也。
手少阳之本,在兑骨之端,标在背 。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标在腋下三寸。凡候此者,主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实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 气有街。故气在头者,上(一作止,下同)之于脑。在胸中者,上之膺与背 。气在腹者,上之于背,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 者,上之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久存之。积不痛者,难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