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 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 平刺0.2~0.5寸;可灸。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定位] 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 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 平刺0.2~0.5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