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补脾安胃、调气止痛。治脾虚寒身重不举、语音沉鼓、疠风伤痛、便利无度当归 酸枣仁 干姜(各八两) 川芎 干地黄 天雄(各六两) 黄 地骨皮(各七两)
大枣(二十枚) 吴茱萸(五合) 甘草 秦椒叶 浓朴 秦艽(各四两) 桂心 防风 附子白术(各五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服。
脾风占候声不出或上下手,当灸手十指头,次灸人中。次灸大椎。次灸两耳门前脉,去耳门上下行一寸是。次灸两大指节上下各七壮。
治脾风方(脾风者,总呼为八风。)
灸脾俞挟脊两边各五十壮。凡人脾俞无定,所随四季月应病,即灸藏输是脾穴,此法甚妙。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补脾安胃、调气止痛。治脾虚寒身重不举、语音沉鼓、疠风伤痛、便利无度当归 酸枣仁 干姜(各八两) 川芎 干地黄 天雄(各六两) 黄 地骨皮(各七两)
大枣(二十枚) 吴茱萸(五合) 甘草 秦椒叶 浓朴 秦艽(各四两) 桂心 防风 附子白术(各五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服。
脾风占候声不出或上下手,当灸手十指头,次灸人中。次灸大椎。次灸两耳门前脉,去耳门上下行一寸是。次灸两大指节上下各七壮。
治脾风方(脾风者,总呼为八风。)
灸脾俞挟脊两边各五十壮。凡人脾俞无定,所随四季月应病,即灸藏输是脾穴,此法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