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素注》针一寸。《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水病灸大良。又云:『禁针。针之水尽即死。』《明堂》水病灸七七壮,止四百壮,针五分,留三呼。《资生》云:『不针为是。』
主水病,腹坚肿如鼓,转筋,不嗜食,肠胃虚胀,绕脐痛冲心,腰脊急强,肠鸣状如雷声,上冲心,鬼击,鼻出血,小儿陷囟。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斋、新甫)着。 一卷。先论口齿、喉舌之证,分为六门,次论骨鲠、诸虫、体气的治法 ,也分六门,末附方药。
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素注》针一寸。《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水病灸大良。又云:『禁针。针之水尽即死。』《明堂》水病灸七七壮,止四百壮,针五分,留三呼。《资生》云:『不针为是。』
主水病,腹坚肿如鼓,转筋,不嗜食,肠胃虚胀,绕脐痛冲心,腰脊急强,肠鸣状如雷声,上冲心,鬼击,鼻出血,小儿陷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