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夏月多患此症,面色紫赤,腹痛难忍,如饮热汤便不可救,即温汤亦忌服。如遇此症,速以生黄豆咀嚼咽下,立刻止痛。平常食生豆最引恶心,止有痧胀人食之,反觉甘甜,不知生腥气。此方既可疗病,且可辨症,真奇方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凡夏月多患此症,面色紫赤,腹痛难忍,如饮热汤便不可救,即温汤亦忌服。如遇此症,速以生黄豆咀嚼咽下,立刻止痛。平常食生豆最引恶心,止有痧胀人食之,反觉甘甜,不知生腥气。此方既可疗病,且可辨症,真奇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