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肺主宗气而营运周身。脾胃主中气而消化水谷。肾中命门主藏元阳。(两肾之间有命门、中脏一点是元阳)而主一身之元气。肺气虚者。气喘息促。时时自汗。喉燥音低。气少不能言。言而微。终日乃复言。中气虚者。四末微冷。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不欲食。食不能化。大便或溏或泻。肢软微麻。元气虚者。虚阳上浮。则咽痛声嘶。耳鸣虚聋。两颧嫩红带白。头晕心悸。时或语言蹇涩。时或口角流涎。瞳神时散时缩。
时而下眼皮跳。时而眼睛发直。时而语无头尾。言无伦次。时而两手发战。时而手足发麻。时而筋惕肉。
时而睡卧自觉身重。时而心口一阵发空。气不接续者。此皆病患平素气虚之证据。若偶感外邪。必先权衡其标本缓急。
标急治标。本急顾本。选和平切病之品。一使其病势渐减。一使其正气渐复。虽无速效。亦无流弊。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肺主宗气而营运周身。脾胃主中气而消化水谷。肾中命门主藏元阳。(两肾之间有命门、中脏一点是元阳)而主一身之元气。肺气虚者。气喘息促。时时自汗。喉燥音低。气少不能言。言而微。终日乃复言。中气虚者。四末微冷。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不欲食。食不能化。大便或溏或泻。肢软微麻。元气虚者。虚阳上浮。则咽痛声嘶。耳鸣虚聋。两颧嫩红带白。头晕心悸。时或语言蹇涩。时或口角流涎。瞳神时散时缩。
时而下眼皮跳。时而眼睛发直。时而语无头尾。言无伦次。时而两手发战。时而手足发麻。时而筋惕肉。
时而睡卧自觉身重。时而心口一阵发空。气不接续者。此皆病患平素气虚之证据。若偶感外邪。必先权衡其标本缓急。
标急治标。本急顾本。选和平切病之品。一使其病势渐减。一使其正气渐复。虽无速效。亦无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