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银屑病

    刘某某,女,32岁

    【初诊】

    患银屑病8年余,皮损散发,四肢、躯干及头皮均可见黄豆粒大小皮损。时轻时重,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入秋以来,皮损有加重趋势,搔之有白屑脱落,基底潮红,并有新皮损发生。诊脉弦细滑数,舌红尖赤苔黄薄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小溲色黄,大便偏干,晨起口苦,唇干舌燥。血分伏热日久,治宜凉血化瘀方法。一切辛辣发物皆忌。

    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紫草10克,地丁草10克,草河车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七付

    【二诊】

    药后未出现新的皮损,心烦梦多渐减,二便已调,血热未清,舌红脉数,仍用前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白头翁10克,紫草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1克,七付

    【三诊】

    上方续服一月,皮损显著减轻,躯干四肢皮损已渐平复,头皮仍有散在皮损如小豆大。诊脉弦细滑数,舌红苔白,血分郁热非朝夕可以泄越,凉血化瘀仍以为法,更须谨慎口味,以防死灰复燃。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克,七付

    上方加减续服2月,皮损完全消失。嘱其谨口味,慎起居,以防复发。

    【按】:白疕,俗称牛皮癣,即现代医学之银屑病,为皮肤科之顽症。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其属血分伏热,发为肌肤皮损。故当治以凉血化瘀之剂。又必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海产品及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以防其热增故也。若果能严格忌口,并坚持正确的中医辨证治疗,根治此病还是有可能的。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