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于某,女,50岁
于1989年2月11日初诊
自1988年9月开始至今,每月经行前1~2天,自觉发冷发热,体温37℃~38℃,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去某医院检查,尿中有大量红白血球,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曾用呋喃坦啶、抗菌素、中药等治疗,疗效不明显,随经净而发热以及泌尿系症状消失。现又临近行经,恐其又作,故请赵老医治。证见:胸胁中脘胀闷不舒,食欲不佳,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大便不畅,下肢轻度浮肿,舌红且暗,苔白腻,脉弦滑细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桃不畅。拟治疏调气所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用药: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山栀6克,丹皮10克,防风6克,荆芥炭10克。服药7剂,精神愉快。
2月14日月经适来,量多有血块,略有腹痛,发热未作,余症亦减轻,仍以前法进退。
方药: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茅根10克,小蓟10克,丹参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炒山栀6克,黄芩6克,丹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服药3剂。月经干净,大便偏干,睡眠不实有梦,舌红且干,改用凉血清热养阴,疏调升降方法。
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香附10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炒枳壳6克,竹茹6克,生地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服上方7剂,大便正常,夜寐较安。又服7剂,月经至,发热以及他症均未发作。
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此患者已50岁,时至绝经期,一般认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绝,应补益肾之阴阳为主。而赵老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为肝经郁热之证。先用逍遥散加减,舒肝解郁清热,以畅气机。
郁热得清,发热则去,下移之热随之而解,改用凉血育阴之法以治其本。
《女科宝鉴》是以中医方法论述女性生殖器相关疾病的探索性新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七十多种常见女性生殖器相关病证,其中包括女科杂病、性病、月经病和中医药避孕、中医药抗早孕等。各病证以病机要点为中枢,展开对理、证、法、方、药的论述,同时,引进中医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临床指导性和收藏价值。
纵览全书,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共约25万字。
读者对象: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及广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于某,女,50岁
于1989年2月11日初诊
自1988年9月开始至今,每月经行前1~2天,自觉发冷发热,体温37℃~38℃,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去某医院检查,尿中有大量红白血球,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曾用呋喃坦啶、抗菌素、中药等治疗,疗效不明显,随经净而发热以及泌尿系症状消失。现又临近行经,恐其又作,故请赵老医治。证见:胸胁中脘胀闷不舒,食欲不佳,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大便不畅,下肢轻度浮肿,舌红且暗,苔白腻,脉弦滑细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桃不畅。拟治疏调气所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用药: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山栀6克,丹皮10克,防风6克,荆芥炭10克。服药7剂,精神愉快。
2月14日月经适来,量多有血块,略有腹痛,发热未作,余症亦减轻,仍以前法进退。
方药: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茅根10克,小蓟10克,丹参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炒山栀6克,黄芩6克,丹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服药3剂。月经干净,大便偏干,睡眠不实有梦,舌红且干,改用凉血清热养阴,疏调升降方法。
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香附10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炒枳壳6克,竹茹6克,生地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服上方7剂,大便正常,夜寐较安。又服7剂,月经至,发热以及他症均未发作。
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此患者已50岁,时至绝经期,一般认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绝,应补益肾之阴阳为主。而赵老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为肝经郁热之证。先用逍遥散加减,舒肝解郁清热,以畅气机。
郁热得清,发热则去,下移之热随之而解,改用凉血育阴之法以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