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王某某,男,87岁
【初诊】
发烧七天,咳嗽喘憋五天,体温波动在38℃~39.5℃之间,经西医诊断为肺炎,曾注射庆大霉素,口服四环素,效不见著,遂请中医会诊。患者壮热不退,汗出口干,咳嗽喘息,不得平卧,痰黄粘量多,大便五日未行川、便黄少,腹微满不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温热入肺,灼液成痰,痰阻气机,肺失宣降,故咳喘并作。肺与太腑为表里,肺气不降,腑气不通,故大便数日未行。治以宣肺涤痰,通腑泄热。幸喜患者虽年迈而体尚健,正气尚足,可攻之于一时,拟宣白承气汤加味。
杏仁6克,全瓜蒌20克,炙杷叶15克,生石膏15克,黛蛤散10克(包),生大黄6克(后下),一付
【二诊】
药后大便三次,所下恶臭,腹不满,咳喘轻,再以原方去大黄治之,二付
【三诊】
药后诸症大减,体温37.8℃,咳喘已微,能平卧安眠,舌红苔黄白,脉弦细小滑,拟清肃肺气,佐以和胃。
杏仁6克,桔梗6克,瓜蒌皮10克,清半夏10克,焦谷芽10克,生甘草6克,桑白皮6克,芦根20克,二付
药后诸症已平。体温正常,×线检查两肺未见病理性变化,痊愈出院。
【按】,秋月息温,感炎罟之余气而发,是名伏暑。邪伏于肺,炼津成痰,肺失宣降,故喘咳不得平卧,痰多色黄,身热不退。主症虽悉在肺,病机却与腑气不通相关。其不大便五日,是治疗之关键。盖肺与大肠相表里,邪壅于肺,当泻大肠也澈选用吴氏宣白承气汤。虽患者年高而经用攻下者,以其体健故也。得下恶臭,热随便泄,即去大黄。终佐和胃之品,故虽年高,不为伤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王某某,男,87岁
【初诊】
发烧七天,咳嗽喘憋五天,体温波动在38℃~39.5℃之间,经西医诊断为肺炎,曾注射庆大霉素,口服四环素,效不见著,遂请中医会诊。患者壮热不退,汗出口干,咳嗽喘息,不得平卧,痰黄粘量多,大便五日未行川、便黄少,腹微满不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温热入肺,灼液成痰,痰阻气机,肺失宣降,故咳喘并作。肺与太腑为表里,肺气不降,腑气不通,故大便数日未行。治以宣肺涤痰,通腑泄热。幸喜患者虽年迈而体尚健,正气尚足,可攻之于一时,拟宣白承气汤加味。
杏仁6克,全瓜蒌20克,炙杷叶15克,生石膏15克,黛蛤散10克(包),生大黄6克(后下),一付
【二诊】
药后大便三次,所下恶臭,腹不满,咳喘轻,再以原方去大黄治之,二付
【三诊】
药后诸症大减,体温37.8℃,咳喘已微,能平卧安眠,舌红苔黄白,脉弦细小滑,拟清肃肺气,佐以和胃。
杏仁6克,桔梗6克,瓜蒌皮10克,清半夏10克,焦谷芽10克,生甘草6克,桑白皮6克,芦根20克,二付
药后诸症已平。体温正常,×线检查两肺未见病理性变化,痊愈出院。
【按】,秋月息温,感炎罟之余气而发,是名伏暑。邪伏于肺,炼津成痰,肺失宣降,故喘咳不得平卧,痰多色黄,身热不退。主症虽悉在肺,病机却与腑气不通相关。其不大便五日,是治疗之关键。盖肺与大肠相表里,邪壅于肺,当泻大肠也澈选用吴氏宣白承气汤。虽患者年高而经用攻下者,以其体健故也。得下恶臭,热随便泄,即去大黄。终佐和胃之品,故虽年高,不为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