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疟病者,由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更虚,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故疟休作有时。
其发时节渐晏者,此由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日晏。其发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冲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内,其气既上,故其病发更早。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日蓄积乃发也。
小儿未能触冒于暑,而亦病疟者,是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者也。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疟病者,由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更虚,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故疟休作有时。
其发时节渐晏者,此由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日晏。其发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冲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内,其气既上,故其病发更早。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日蓄积乃发也。
小儿未能触冒于暑,而亦病疟者,是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