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诸痞者,荣卫不和,阴阳隔绝,腑脏痞塞而不宣通,故谓之痞。但方有八痞、五痞或六痞,以其名状非一,故云诸痞。其病之候,但腹纳气结胀满,闭塞不通,有时壮热,与前八痞之势不殊,故云诸痞。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坐努腰,胸仰举头,将两手指相对,向前捺席使急,身如共头胸向下,欲至席还起,上下来去二七。去胸肋痞、脏冷、 疼闷、腰脊闷也。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诸痞者,荣卫不和,阴阳隔绝,腑脏痞塞而不宣通,故谓之痞。但方有八痞、五痞或六痞,以其名状非一,故云诸痞。其病之候,但腹纳气结胀满,闭塞不通,有时壮热,与前八痞之势不殊,故云诸痞。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坐努腰,胸仰举头,将两手指相对,向前捺席使急,身如共头胸向下,欲至席还起,上下来去二七。去胸肋痞、脏冷、 疼闷、腰脊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