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诸病源候论》 一、腹痛候

    作者: 巢元方

    腹痛者,由腑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其有阴气搏于阴经者,则腹痛而肠鸣,谓之寒中。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者也。

    诊其寸口脉沉而紧,则腹痛。尺脉紧,脐下痛。脉沉迟,腹痛。脉来触触者,少腹痛。

    脉阴弦,则腹痛。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其脉当沉。若细而反浮大,故当愈矣。其人不即愈者,必当死,以其病与脉相反故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治股、胫、手臂痛法∶屈一胫、臂中所痛者,正偃卧,口鼻闭气,腹痛,以意推之,想气往至痛上,俱热即愈。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手,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又云∶正偃卧,以口徐徐纳气,以鼻出之。除里急。饱食后咽气数十,令温中;若气寒者,使人干呕腹痛。口纳气七十所,大振腹;咽气数十,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又云∶偃卧,仰两足、两手,鼻纳气七息。除腹中弦切痛。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郑寿全,字钦安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吴坤安
  • 作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作者: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刘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