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微寒则咳嗽也。寒搏于气,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此是肺咳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者也。
又有季夏脾王之时,而脾气虚不能王,有寒气伤之而咳嗽,谓之脾咳。其状,咳则右胁下痛,喑喑引膊背,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发。脾与胃合,脾咳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
凡诸咳嗽,甚则呕吐,各随证候,知其腑脏也。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微寒则咳嗽也。寒搏于气,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此是肺咳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者也。
又有季夏脾王之时,而脾气虚不能王,有寒气伤之而咳嗽,谓之脾咳。其状,咳则右胁下痛,喑喑引膊背,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发。脾与胃合,脾咳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
凡诸咳嗽,甚则呕吐,各随证候,知其腑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