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青粱米_图缺)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陶隐居云∶凡云粱米,皆是粟类,唯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音泛)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唐本注云∶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青粱米,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白米,体性相似。
精。醋拌百蒸百曝,可作糗粮。
图经曰∶粱米,有青粱、黄粱、白粱,皆粟类也。旧不着所出州土。陶隐居云∶青粱出北方,黄粱出青、冀州,白梁处处皆有。苏恭云∶黄梁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今唯京东、西耳,青、黄乃稀有。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米也。黄粱穗大毛长,壳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襄阳有竹根者是也。白粱穗亦大,毛多而长,壳粗扁长,不似粟圆也。大抵人多种粟而少种粱,以其损地力而斩获少。而诸粱食之,比他谷最益脾胃,性亦相似耳。粟米比粱乃细而圆,种类亦多,功用则无别矣。其泔汁及米粉皆入药。近世作英粉,乃用粟米,浸累日令败,研澄取之。今人用去痱疮尤佳。
外台秘要∶主消渴,煮汁饮之瘥。食医心镜∶主胃脾热中,除渴,止痢,利小便,益气力,衍义曰∶青、黄、白粱米,此三种,食之不及黄粱。青、白二种,性皆微凉,独黄粱性甘平,岂非得土之中和气多邪?今黄、白二种,西洛间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则不相宜。
然其